09SFDX
当前位置: 苏州都市网 -> 娱乐

“查不到阳性记录”,为新冠康复者消除歧视

时间:2022-07-22 02:24   来源:网络   作者:张璠

编辑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尤其要注意避免歧视的阴影继续困扰曾经的感染者。

上海新冠康复工作者面临的“工作歧视”问题,或许将迎来转机。据媒体报道,当地政务服务APP可以查询用户近三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但目前只能查到7月份以来的核酸检测结果,这意味着新冠肺炎很多康复人员的核酸检测阳性记录将不再被用人单位和劳务中介随意查到,就业歧视有望得到有效缓解。

近来,新冠肺炎康复工作者求职受歧视的现象时有曝光。“不让太阳晒”和“不让进过收容所的人”这种赤裸裸的职场歧视,是对新冠肺炎恢复过来的人的二次伤害。在此背景下,缩短核酸结果查询时间可以说是在技术层面遏制“求职歧视”的一项大刀阔斧的举措,为新冠肺炎整治社会歧视做出了积极的示范。

企业在招聘中不得歧视阳性感染者。事实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7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严禁在就业中歧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者。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新冠肺炎的康复人员面临的社会歧视现象仍然或明或暗地存在,而且不仅仅表现在招聘层面。如果前几天有些地方被曝光,新冠肺炎的平反人士是不允许进入大剧院的。此前,有网友调侃新冠患者为“小洋人”。这种歧视不仅不合理,而且违背法律原则。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尤其要注意避免歧视的阴影继续困扰曾经的感染者,阻碍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规范新冠肺炎失而复得者的信息披露,防止一些人和机构通过检测信息“区别对待其他人”,是防止歧视的重要一环。这也提醒我们,有必要规范新冠肺炎追逃人员信息披露的时限,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披露。

此外,相关的科普工作也必不可少。事实上,医学专家一再强调,“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其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目前尚未观察到传播病例”;“国内外研究一致证明,核酸回春人是不会传染的。”然而,这种科学声音在大众传播中的音量仍然严重不足,并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认知。因此,在我们重视防疫的同时,迫切需要重视新冠肺炎科普知识的传播和解读。

同时,要消除对新冠肺炎平反人员的歧视,我们不能忽视法律的作用。通过普法和执法,让包括用人单位在内的全社会认识到,排斥、排挤、歧视新冠肺炎的康复人员,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触及了法律的红线。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严肃处理残疾人就业歧视现象”。这种严肃的态度应该贯彻到每一个案件的处理中。

当然,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对新冠肺炎康复人员的歧视源于一种非理性的恐慌。这也要求我们的防疫工作,需要避免层层加码等过激做法,营造更加科学准确的防疫氛围,帮助社会树立防疫“平常心”。

“我挺过了新冠肺炎,但我受不了别人的歧视”。毫无疑问,这不是现代社会的正常现象,应该被一个理性、法制的社会坚决杜绝。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多实际行动。而这需要从每个人、每个组织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