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10月18日,被称为国内“元宇宙第一股”的飞天云动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报2.21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总市值约37亿港元。
相比市场知名度,飞天云动更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在招股书里提到了300多次“元宇宙”。实际上,这家公司早期的主营业务是游戏研发发行,直到2015年才开始做AR/VR方面的企业服务业务。
元宇宙概念走红后,作为前端入口的AR/VR市场也重新燃起希望。飞天云动在招股书中表示,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属于元宇宙生态系统的情景应用层,AR/VR是达致及赋能元宇 宙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应用,是元宇宙开发阶段的先决条件及进入门槛。
因此从业务结构来看,AR/VR营销服务已经成为飞天云动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飞天云动在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占据2021年总市场份额的2.6%。
2019年至2021年,AR/VR营销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37亿、1.42亿和3.76亿,占当期营收比重的54.6%、41.9%和63.2%。此外,AR/VR内容业务实现营收0.45亿、1.15亿及1.61亿,占当期营收比重的18.1%、33.9%和27.1%。除了上述业务之外,公司业务还包括AR/VR SaaS及IP业务。
要让外界看到元宇宙的未来,飞天云动的持续盈利能力算得上一剂强心针。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飞天云动营收分别为2.5亿元、3.39亿元、5.95亿元,且净利润逐年上涨;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人民币4020万元,同比增长316%,其中AR/VR内容生产业务毛利率达到55.3%。
不错的业绩也为飞天云动吸引了几位重要的投资者。本次上市,飞天云动引入了安吉国资、七彩灵峰、商汤科技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飞天云动约1.67亿人民币的发售股份。
不过,和收入增长不相匹配的研发投入让飞天云动受到不少质疑。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飞天云动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42.5万、1504.6万、2170.3万和815.2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仅为4.6%、4.4%、3.6%及3.6%,占比逐步减少。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底层技术是其核心能力,且过去公司将非核心技术开发及互动内容模块分包予第三方,而其IP权属公司所有。而在研发人员数量上,飞天云动表示,公司研发团队具有59名全职员工(包括28名工程师和21名设计师组成),约占总员工人数的43.1%。
西部证券在研报中指出,VR/AR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制作和分发、应用与服务四大环节,从当前的技术与需求来说,其中,硬件设备是接入VR/AR体验的基础。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尽管飞天云动的优势是营销服务能力,但长久来看,缺乏研发实力,可能很难具有让大家相信“元宇宙”的说服力。
截至发稿,飞天云动的股价报2.09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4.52%,总市值约为38.19亿港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整装业务已成为定制家居企业这两年重点布局的领域。作为较早入局整装业务的欧派家居,去年实现整装收入超过20亿元,成为整装行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