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生命禁区”气象服务记录
作者王子君·陈佳佳
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高原高寒荒漠草原被称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人类生活的禁区”。自4月15日进藏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3所航天气象新公司“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建设中的工程师们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个多月。
4月25日,工程师马和张宁从安多县城出发,向格尔木进发,深入无人区500多公里,到达可可西里核心区,安装了第一个生态站。
这条路的前100公里是高速公路,后400公里是碎石路。好在天气寒冷,沼泽土路还没有解冻,通行能力比较高。即便如此,在一些地方,货车还是会陷入泥潭,需要汽车牵引才能前行。停靠点附近有一条河,只能引导货车走大致的方向。这是整个旅程中最困难的部分。走了近12个小时,马回忆起500多公里的路程仍心有余悸。
“这可能是我最难的一次出差。海拔高,稍微干点重活就喘不过气来,因为气候太干燥了。每天早上,我起床时鼻子里都有血块。紫外线太强,脸爆了,晒得跟藏族人一样的紫脸。”
到达现场后,住宿条件简陋。他们住在野生动物保护站一个堆满杂物的房间里。虽然没有风,屋顶也没有露在外面,但屋子里外一样冷。每个人都穿着羽绒睡袋和衣服睡觉。早上起来的时候,房间里的红牛已经拿来了冰碴。
白天,当地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风大,身体失去温度的速度非常快。多亏了野生动物保护站提供的热水,每个人一天可以吃两次方便面。虽然高原沸点低,水只能烧到七八十摄氏度,方便面也只能刚煮好,但“暖饱”两件大事的解决,让大家无比满意。
到站后的第二天,下了近十厘米的雪。现场温度太低。干了一段时间,手就不省人事了。拧手套不方便,只好把包装盒烧了生火。吸收温度使我的手不那么僵硬,便于继续工作。
安装现场下午刮大风,下大雪。安装好风速检测设备后,大家测试了实时风速。“最大风速19m/s,八级风能吹断树枝”。为了有更有效的工作时间,大家每天只能尽可能早的出发,尽量在早上多工作。
因为气温低,手机电脑容易死机。马杰的新电脑调试一段时间就会冻掉关机,只能上车用暖风烤一会再继续调试,而张宁的电脑完全冻掉了,光调试一套设备就花了一整天。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23个气象小组完成了所有台站的安装、架设和调试。
“永远在路上”
“西藏太大了,地盘从藏东与青海相连的安多县分布到藏西与新疆相连的日土县。我们一共租了22000公里的车,平均每天300多公里,真正践行了什么叫‘永远在路上’。”马杰说。
开车的地方最高海拔5500米。张宁第一次感受到了高反的可怕力量。“我全身麻木,眼前一黑,头疼,喘不过气来。”
马杰说:“冰川下面有一个工地,每天都下大雪。我们在调试的时候,怕电脑被淹,就把帐篷篷布套在头上,钻进去调试。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安装过程异常艰辛,但大家也会玩得开心,“旅途”中的美景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感受。
“方脸”的藏狐,雪山下飞奔的羚羊,荒原上高傲的野牦牛,平坦沙滩上蓄势待发的狼,山谷中悠然自得的鹰...曾经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珍稀动物,在安装产品的路上经常可以遇到。像雪山一样纯净,湖泊和草原相映成趣,冷冷空旷,野趣磅礴,每个地方都像壁纸一样美丽。
“路上和一只野牦牛对峙。它站在路上,直直地盯着我们。我怕他上车,不敢往前开。花了很长时间呆在原地。当地人说,一只野牦牛也很有攻击性,有掀翻汽车的力量。你不能看在眼里,所以试着走一走。幸运的是,这一次没有发生危险,所以你可以安全地继续下面的旅程。”马杰说。
这种与被保护动物的近距离接触,让工程师们感受到了曾经的“生命禁区”如今正孕育着强烈的生命气息,他们也深深体会到了保护生存环境的意义,因此更加需要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
马杰说,“这里海拔高,雨量少,干燥寒冷,生态环境脆弱。我希望我们的生态监测系统有助于监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整装业务已成为定制家居企业这两年重点布局的领域。作为较早入局整装业务的欧派家居,去年实现整装收入超过20亿元,成为整装行业... [查看详情]